今天给各位分享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原因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本文目录一览:
孕妇嗜酸性粒细胞偏高怎么回事呢?试管妈妈发现这种情况怎么办?
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,孕期一些准妈妈做血液检查时发现,它的数值偏高就有些担心和不解。那么,孕妇嗜酸性粒细胞偏高怎么回事呢?试管婴儿妈妈血液检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偏高要做免疫治疗吗?
1、过敏
孕妇有如支气管哮喘、荨麻疹、药物过敏、过敏性紫癜等过敏性反应疾病,检查时也会有酸性粒细胞偏高的表现。
这种情况准妈妈应立即就医治疗,检查确诊过敏源,之后要远离过敏源,有必要的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过敏药物治疗。
2、寄生虫感染
孕妇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很可能是寄生虫感染所致,比如线虫病、吸虫病和绦虫病等。
这种情况,准妈妈应先到医院做大便检查确诊是否为寄生虫感染,并且明确是感染了哪种寄生虫,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。
3、恶性血液病和肿瘤
孕妇嗜酸性粒细胞偏高也有可能是患有某些恶性血液病和肿瘤所致,比如淋巴瘤、骨髓增殖性肿瘤、胃癌、肺癌和结肠癌等。
另外,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还可见于风湿性疾病、内分泌疾病以及一些免疫缺陷病等。
不管是自然怀孕还是试管婴儿受孕的孕妈妈们,怀孕过程中进行检查如果某个指标过高或者过低,都需要引起万分的重要,及时找医生看诊,进行相关的治疗,才能保证胎儿能顺利生长发育。
什么是嗜酸性粒细胞?以后还敢吃淡水鱼生和野味吗?
为什么我没听说过嗜酸性粒细胞?
笔者长期从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疾病的临床工作,发现不少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患者找到我后才知道有这么个细胞。为什么呢?
我们到医院就诊,最常见的检查就是验血,验血检查里面最常见的就是血常规,对于血常规我们通常关注白细胞,也是我们俗称的白血球,正常值是4—12,看到这个白细胞数值增高的时候很多人可能知道是因为细菌感染!其实不一定!白细胞其实很多种,其中数量最多的中性粒细胞与细菌感染有关,其次还有淋巴细胞、单核细胞、嗜酸性粒细胞、嗜碱性粒细胞。
我们今天重点讲的嗜酸粒细胞,它的正常值是0.01—0.5,占白细胞的比例正常值是0—7%,虽然占的比例少,但却很重要,这也是它经常被医生和患者忽略的原因!图1就是一位患者的血常规,白细胞总数正常,但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,数量达到1,比例达到18.3%。
血常规单,加粗的字显示嗜酸粒细胞高
嗜酸性粒细胞有什么作用?
如图2所示,嗜酸性粒细胞直径大约12~16微米,通过染色(对酸性染剂如伊红)细胞质被着染出许多砖红色大颗粒,因此名为嗜酸性粒细胞。它参与了杀伤病毒、细菌、寄生虫的功能,还参与了免疫应答、组织重塑、肿瘤监测,是人体免疫和过敏反应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细胞。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释放颗粒,颗粒中的物质能够引起炎症。
本人原创的嗜酸性粒细胞结构图
展开全文
为什么过敏或寄生虫感染的时候嗜酸性粒细胞会增高?
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吞噬过敏原(螨虫、花粉、海鲜)、寄生虫与抗体的复合物,过敏原或寄生虫侵入人体后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,当对应的抗体与过敏原、寄生虫结合后会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前来帮忙破坏,嗜酸性粒细胞同时释放出很多炎症物质(脱颗粒)协助调节过敏反应。所以寄生虫感染与过敏反应除了会引起血里面免疫球蛋白E(IgE)的上升,也会造成嗜酸性粒细胞在数量上的增高,大部分人增高不太明显,但我在临床中也有见到不少患者增高很明显。
我国的两广地区居民喜欢淡水鱼的鱼生,华东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喜欢进食生的虾蟹腌制食品的习惯,比如醉虾醉蟹,进食生的鱼虾、野味均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,我甚至遇到过一位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患者是因为进食了刺猬的胃(泡酒)。人类对抗寄生虫感染所产生的免疫作用与过敏反应相似,如免疫球蛋白E(IgE)的大量生成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。
生的皖鱼片
为什么要关注嗜酸性粒细胞?
很多找我就诊的过敏患者都知道我特别关注血常规的结果,复诊的时候我也经常让患者扎手指(查血常规),其实我关注的就是嗜酸性粒细胞。在过敏性疾病,当验出IgE的量高于正常值,同时嗜酸性球的数量明显的增高,这是就要考虑是否有寄生虫感染或者其他原因,这时我会详细的询问病史看看有没有进食鱼生、野味,同时结合临床症状还有寄生虫的检查来判断,反过来,嗜酸性球的量正常或稍增高而IgE明显增高时,诊断将会偏向与过敏性疾病。另外,随着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的好转,嗜酸性粒细胞也会逐渐下降,而再次增高意味着很可能病情的加重或反复,这也是笔者经常让患者扎手指(查血常规)的原因,而且扎手指查血常规只需要一刻钟时间就能出结果,大大方便了患者。
扎手指(查血常规)
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具体与什么疾病有关?
大部分(九成)嗜酸性粒细胞的上升(大于0.5)与过敏性疾病,特别是哮喘、鼻炎、鼻窦炎、鼻息肉、湿疹、荨麻疹、特应性皮炎)或寄生虫感染有关,其他少数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高的情况可能是由恶性肿瘤、药物过敏、感染等所致。
血常规小贴士·④嗜酸性粒细胞
嗜酸性粒细胞(Eosinophil)
大小 直径约12-20μm
细胞核 分叶或者部分分叶,核质浓密,深紫色
细胞质 橘红色或粉红色颗粒
功能 主要参与慢性炎症、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
参考范围
犬 0.04×10^9/L-1.62×10^9/L
猫 0.06×10^9/L-1.93×10^9/L
白细胞介素(IL-5)介导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,其生成过程与嗜中性粒细胞相似。
嗜酸性粒细胞是全身性过敏反应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。
当寄生虫抗原或过敏原与肥大细胞上的特定IgE结合时,肥大细胞发生脱粒并释放能吸引嗜酸性粒细胞的组胺。嗜酸性粒细胞可以分解组胺,从而调节过敏反应。
嗜酸性粒细胞在杀死表面含有IgG 或补体的吸虫和线虫的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。 嗜酸性粒细胞能够释放破坏寄生虫的颗粒。
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有限的吞噬作用和杀菌活性,在破坏肿瘤细胞中可能起一定作用。
展开全文
嗜酸性粒细胞减少
应激/皮质类固醇反应
嗜酸性粒细胞增多
过敏或超敏反应
寄生虫
慢性炎症:IBD,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等
肿瘤:肥大细胞瘤,淋巴瘤等
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
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
基灵生物 科普系列 #血液学 #血常规 #白细胞 #宠物健康
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原因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、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原因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